滾動資訊:
寧武藥茶中國農民豐收節忻州現場推介會成功舉辦 忻州市2023年度“雜糧美食節”落下帷幕 寧武:全力奔跑在“趕考”路上 忻州城區2023年供暖系統注水通知 原平市召開原平博物館配套建設項目對接會 原平市領導開展巡河檢查 原平市領導深入基層調研 山西省文旅市場聯合指導第四組在原平市調研 原平市召開重點工作安排部署會 原平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第11次集中學習 原平市領導調研督導“兩節”期間景區安全工作 偏關縣召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工作調度會暨9月份安 偏關縣召開9月份經濟運行分析調度會 偏關縣委反腐敗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喜看定襄新“豐”景 忻州市雜糧美食節暨旅游季活動啟動 繁峙縣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 激活“神經末梢” 激發澎湃動能——繁峙縣砂河鎮深化鄉鎮綜合行政 繁峙縣樹立文明婚俗新風倡議書 繁峙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第10次集體學習會議 趙亞東督查定襄縣“兩節”期間食品安全工作 定襄縣第六屆農民豐收節暨迎“雙節”特色產品展銷會開幕 繁峙縣繁城鎮西紅柿喜獲豐收 切實加強價格監管 確!皟晒潯笔袌龇定 忻州古城“這里有戲”梨園茶社揭牌儀式舉行 原平:十六戶“鏈主”企業助推產業集聚發展 代縣政協召開十六屆三次會議重點提案督辦暨教育均衡發展對口協商 偏關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調研營商環境優化工作 定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雙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督檢查 忻州車站派出所:“三零”舉措筑牢轄區消防安全防線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輿情知識

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如何“治”才能“止”?

時間:2022-09-05 08:46:38 來源:河南日報

  輿情忻州9月5日消息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人們常用它來形容“造謠容易但辟謠很難”的情況。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ヂ摼W在與民眾生活深度融合的同時,如何打擊網絡謠言與虛假信息,也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中央網信辦啟動專項行動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

  為深入清理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昨天,也就是9月2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項行動。網絡謠言究竟是誰在造?誰在傳?舊謠言反復傳播、新謠言層出不窮,問題為何屢禁不止?造謠傳謠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網絡謠言與虛假信息“如何治才能止”?

網絡謠言分幾類?如何針對性治理?

  網絡空間復雜多變,海量的互聯網信息更是魚龍混雜,混跡其中的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大致可分為幾類?每一類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理呢?來看中央網信辦在此次“清朗”專項行動中的具體規定。

  中央網信辦要求,對涉重大會議、重要活動、重要政策發布以及侮辱誹謗英雄烈士、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精神等謠言和虛假信息,要從嚴從快從重清理處置。對涉安全生產、交通運輸、自然災害等公共突發事件,特別是涉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的謠言和虛假信息,要積極督促有關部門加強正面回應,澄清事實,回應關切。對社會、經濟、民生領域的謠言和虛假信息,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推動及時發聲辟謠,防止擴散蔓延,誤導民眾。

網絡謠言誰在“造”?誰在“傳”?

  網絡謠言與虛假信息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聽上去似乎“有鼻子有眼”,讓人真假難辨,經過大量傳播,很容易引發不良社會影響。這些網絡謠言究竟從何而來?是誰在“造”?誰在“傳”呢?

為何不斷有人造謠、傳謠,翻炒舊謠言?

  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吃了就感染;今晚務必關手機,防止高輻射宇宙射線傷身體;有人借清洗油煙機搶孩子,不認識的人敲門千萬不要開……剛剛這幾種謠言,很多朋友聽著是不是很耳熟?它們幾乎年年都會出現,就像病毒,反復辟謠反復發作。此次開啟的“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項行動,一個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要著力解決舊謠言反復傳播、新謠言層出不窮的問題。網絡空間,為何有人總是不斷地造謠、傳謠,翻炒舊謠言呢?

如何加大造謠傳謠行為溯源追責力度?

  治理網絡謠言與虛假信息重點之一無疑是追根溯源,從源頭進行打擊。如何才能加大溯源追責力度?再來看此次“清朗”專項行動有哪些具體措施。

  一是督促網站平臺加強技術手段建設,提升溯源能力,對首發謠言和虛假信息的平臺賬號,視問題性質進行處置處罰,強化源頭遏制。二是制定完善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處置處罰細則,根據嚴重程度、是否首發、轉發次數等維度,視情采取警告、禁言、永久封禁等措施。三是對首發惡劣謠言、多次傳播謠言、利用謠言進行惡意營銷炒作的賬號主體,納入黑名單管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全網禁止注冊新賬號。四是定期集中通報曝光處置處罰情況,公布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懾。

如何加大處罰惡意營銷炒作賬號主體?

  上述具體舉措中,有一條尤為引人關注,那就是要將利用謠言惡意營銷炒作的賬號主體納入黑名單管理,情節特別嚴重的,要全網禁止注冊新賬號。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呢?

網上造謠傳謠將面臨哪些法律懲處?

  互聯網從來不是法外之地,造謠傳謠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專家告訴我們,在網絡上編造、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民事主體的名譽權,依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三是刑事責任。也就是你的行為如果構成犯罪,則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在網上隨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構成侮辱罪、誹謗罪,情節嚴重的,就有可能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如何健全完善辟謠機制讓真相“跑贏”謠言?

  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就像雜草,除了需要及時清除,更要讓田地里長滿健康的莊稼,才能把雜草的生存空間擠壓到最小。該如何主動出擊,讓真相跑贏謠言呢?

  中央網信辦要求,重點網站平臺要開設辟謠專欄,及時轉發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和相關部門權威信息,全面推送呈現。網站平臺要在評論置頂位及時展示重要辟謠信息,搜索涉謠言關鍵詞時,在搜索結果中突出顯示辟謠信息。同時要研究完善算法推薦規則,對接觸過謠言和虛假信息的用戶,精準推送相關辟謠信息,提升辟謠效果。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協同聯動,完善信息通報、線索移交、聯合處置等工作機制,發生重大網絡謠言事件時,聯合發布權威信息,及時澄清事實,回應群眾關切。

  此外,各網站平臺要強化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線索監測報送,網站平臺常態化開展日常監測和線索收集,按要求及時上報。重點網站平臺要設立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門舉報入口,細化分類標準,發動廣大網民積極舉報,廣泛提供證據線索。

責任編輯:楊軒

分享到:
0
互聯網輿情忻州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互聯網輿情忻州”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互聯網輿情忻州(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且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時應注明“來源:互聯網輿情忻州”。違反前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互聯網輿情忻州)”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網站聯系電話:18295883981  郵箱:hlwyqxz@163.com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聯系我們 | 人員查詢

版權所有:互聯網輿情忻州新聞中心|備案信息:晉ICP備17010630號-1|投稿郵箱:hlwyqxz@163.com

Copyright ©2010-2020 互聯網輿情忻州 www.kotagurukul.com, All Rights Res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